湖南省休闲农业升级版,即以休闲农业开放式服务平台建设为内核,以资源整合 、 优 化 配 置 为 目标,以服务平台和智库为手段,以“互联网 +”为工具,聚合资源、资本、智力的力量构建社会化休闲农业生态体系的发展模式。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正在推行系列举措,助推休闲农业的转型发展。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,紧紧围绕“一个创建” ,实施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,引领发展方向;强化“三个引导” ,引导以农为本、融合一二三产发展、彰显区域文化特色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;着力“三个创新” ,创新发展理念、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,促进提质增效;树立“四个意识” ,树立环保意识、文化意识、细节意识和品牌意识,提升服务品位。实现上述转变,根本着力点在于全力搭建4 类开放式综合型服务平台,提升服务能力,优化发展环境,为整个行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。
1 . 搭建政策扶持平台
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,完善政策机制,制定一系列完整的产业扶持政策。通过产业规划编制、优惠政策制定、扶持资金投向等措施,引导产业健康、有序、规范发展。包 括 制 定 涵 盖 土 地、水电、税费等优惠政策,出台示范创建奖励、产业发展、生态建设、文化传承以及鼓励消费等扶持政策。
2 . 搭建智力支撑平台
建立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智库,承担规划设计、产业建设、生态保护、旅游休闲、文化创意、企业管理、投资分析、咨询指导等课题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研究,加大对全省休闲农业的实地调研、政策咨询、人才培训和行业指导力度;加强科研院所、服务机构与休闲农庄的对接,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;扩大对外交流,积极引进先进经验、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。
3 . 搭 建 资 本 融 通 平 台
吸引企业、银行、小额贷、担保公司共同构建资本融通平台,探索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的新方式与新渠道。
4 . 搭建营销推广平台
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,实施“互联网 + 休闲农业”工程,构建全省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,为企业宣传品牌、营销产品,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区别于国内其他园区单一的餐饮住宿接待模式,又结合了本地实际,将特色民族文化和丰富特产资源有机结合,形成以企业为龙头,以当地百姓为经营主体,园区和百姓形成相互依存、共同发展的良好经营模式。通过苗侗风情建设为布局,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,以当地群众为自然形态进行民族文化展示,打造湘黔桂边境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产业园区,进行文化定位。靖州县当地农产品特色突出,是“中国杨梅之乡”“中国茯苓之乡”“南方山核桃之城” ,杨梅、茯苓、山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,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,进行资源整合,销售有品牌保障的特色产品,进行资源定位。青龙界文化产业园项目根据“以农耕文化为魂,以美丽田园为韵,以生态农业为根,以创新创造为径,以古朴村落为形”的项目规划思路,分五大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打造。
①传统农耕区。横江桥乡传统苗侗古寨保存完整,农耕文化传承良好,体验型农耕项目与当地村寨的自然风情和传统习俗完美契合,将农耕区纳入园区范畴,进行古团寨穿衣戴帽风貌整治、体验项目包装,形成良好的旅游业态。
②美丽田园风光带。将产业园分为山水风光、林木资源、花海体验、民俗建筑分类打造,各成主题又有机融合。
③传统民族文化展示基地。将苗族歌鼟、侗家琵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苗锦侗绣、腌鱼腌肉、酿酒制茶等传统手工作坊集合,形成苗侗文化展示基地。
④康体休闲及养生度假区。依附国家级森林公园,进行度假型主题酒店、康体项目设施等建设,打造康体健身、休闲及养生度假目的地。
⑤特色产业基地。利用本地独有的果木资源,进行杨梅、高山葡萄、水蜜桃、山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,以农村合作社模式,进行公司化经营管理,推行电商销售、冷链物流等新销售手段,带动区域群众脱贫致富。